阿沙力地死 日本「0葬」觀

文:容乃加

新鮮文化 , 日本 , 天葬

聽說過「天葬」、「海葬」的人應該不少了,在日本現在興起「樹葬」、「零葬」的「處理死亡」新文化。日本社會面對死後喪事的心態和作法,轉變得越來越快。

「樹葬」是讓人的遺骨骨灰當作樹林的養分,真的回歸自然了。樹葬需要有一片樹林當「樹林墓地」,沒有個別的墳墓。2012年,東京都立小平靈園整備了「樹林墓地」,於2013年度募集遺骨,再以抽籤決定,結果需求將近中簽的10倍。

東京都立小平靈園的「樹林墓地」的作法,是在樹木之間埋入深約2公尺的圓筒作為骨灰筒,但是筒無底,讓骨灰撒進後可以被泥土吸收成為樹木的養分,經年後回歸大地。「樹林墓地」禁止一般人進入,親屬也不能直接到樹下燒香或合掌,因為是共用骨灰筒。有個共用的獻花台,可以獻花。

在東京以外的縣市,也能見到這樣共用「樹林墓地」整建起來了,除了政府之外就是宗教機構參與。這樣的樹葬費用大約13-30萬日幣。

2010年,提倡「不要喪禮」的書籍《不要葬儀》(葬式は、要らない)出版了,而且成為日本的暢銷書。在2014年1月,該書的作者島田裕巳又進一程,推出《0葬--阿莎力地死去》(《0葬――あっさり死ぬ》,阿莎力意指爽快、決斷),倡議「阿沙力的死」,死後一了百了,喪禮、遺骨、墓園等等丈物,一概都拋了,都不要了,死後的遺骸也不要,骨灰交給葬儀社海葬了。《0葬》這本書一樣受到日本社會的青睞,連電視台也不時播放「零葬」、「零死」的採訪專輯節目。

有調查顯示,日本人中,五個就有一個接受「零葬」,才幾年間,「零葬」就已經深入日本人的腦中。經濟壓力帶來轉變是一大因素,人口密集也是一個因素。日本現有人口一億二千六百多萬,65歲以上的人口是14歲以下人口的2倍,超過百歲的人年近6萬人,而年中離世的也多達120萬人,在50年前的日本,年間死者數是70萬人左右。

日本都市人口稠密,火葬場和殯儀館都擁擠,墳地的情況更是緊張,神社墓園的墳墓都是一個挨一個,多餘插牌的空間都難見,以致在日本的喪事代價也很高,一個500萬日幣
也算平常。金錢好像主宰了人的生死,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說,它也有積極的意義,讓人進一步去思索、看透生死。

「一了百了」,不正是人死後功名利祿人情盡棄的寫照嗎?那麼,喪禮、遺骨、墓園等等對死後的人有意義嗎?這一生自己能作主的已經結束了,肉體皮囊都歸還了。人間已經有許多瀕死經驗和靈魂離體的真例看到了,這一生肉體死亡了,但是真正的生命、作主的元神還活著,造的業會帶著走,世世償還到完,積的德也會帶著,讓人來世或更多生享福。但是保留遺骨骨灰並不能增進自己未成就的功德,努力積德只能在生前,可能很多人也看到了。

現在有一部分日本人也不是沒錢辦喪事,卻是寧願將現金留給後代或配偶,不想把錢花在葬禮上。其實,後代看父母的喪禮是為了生者的「虛榮」,有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。死,這一生名與利就是一了百了!情還能「留」嗎?!「阿沙力」殺到底吧!